短视频创作的3个底层逻辑
「短」的不是视频长度,而是作品的「信息密度」
不论是在抖音,还是快手、视频号、小红书……这些偏重于「短视频」内容的平台,你可以现在打开看一下,每天登上热搜的爆款,是不是那些「时长更短」的内容?
短视频的短,绝不是时长短就能成为爆款,而是你的作品在每一个「短的时间片段」,能否给用户带来笑料、包袱、感官刺激、知识增量等新鲜内容。
大家想象一下自己刷抖音时的状态:
我们总是在不断下滑,来寻找下一条能给我们带来观感、情绪刺激的内容,停留、看完,然后再去寻找下一条。
理论上,只要你作品的「信息密度」足够紧凑,是能让用户一直留下的。
这也是为什么那些MCN旗下的账号,一定要3s一个包袱、5s一个反转,你明白他们是基于什么逻辑了吧。
95%的爆款,在提供「情绪价值」而非「理性逻辑」
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,在短视频平台上,持续输出理性逻辑、干货内容的账号,一般很少有爆款,并且粉丝量普遍不高。
为什么?
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——99%的人在刷短视频的时候,一定不是情绪平静、注意力集中,并且有旺盛求知欲的状态。
而看「理性逻辑类」内容,往往需要你持续保持这种状态。
看抖音的人大都什么样的?
他们会在早上刚起床
在吃饭的时候
在下班的路上
把孩子哄睡之后……
他们在无数个被生活、工作折腾得疲惫不堪的间隙,打开短视频,放松一下。
这个时候人们需要的是欢乐、放松,需要的是被理解、被看到、被重视。而不是你再给我上一课,再给我讲一些晦涩难懂的「理性逻辑」。
这也是为什么抖音有这么多搞笑类的大号,以及一个又一个因为帮某些特定人群发声而大火的内容。
情绪价值>理性逻辑,能想明白这点的创作者,就已经领先短视频平台80%的人了。
短视频可以记录美好生活,但不能仅仅记录「美好生活」
直到今天,仍然有很多创作者(以主打随拍、亲子、萌宠,以及Vlog类型的朋友居多)还在问:
抖音不是让大家「记录美好生活」吗,为什么我拍了自己感觉美好的事情,但没有人点赞?更没有流量?
第一个原因:相信大多数正在做短视频的朋友都能想到,普通人看「普通人的生活」是没有太多视觉和情绪冲击的,因为大家都在过这样的日子。
第二个原因:抖音、快手跟朋友圈不一样,它是「陌生人社交平台」,这里面的人不了解你的过往、没见证过你孩子的成长,也没摸过你们家的猫猫狗狗……他们跟你没有哪怕一丝丝的情感链接。
第三个原因:你记录的「美好场景」有很多,多到系统无法抓住你的「标签」,观看者也无法找到值得他们持续关注的「闪光点」。
基于上面提到的3个底层逻辑,再给大家分享两点创作建议
第一个创作建议:做好前5s
短视频,本质上也是由一个又一个小片段构成的,与其纠结赛道、人设、账号打造、对标账号……等等一系列问题。
不如回归本质,去关注一个最关键的问题——先把今天要发布内容的前5s做好,做到你给身边人看完这5s,他们意犹未尽,仍然想看下去的时候。
抓住这个感觉,去调整后面每一个5s,直到你的视频完结。
第二个创作建议:找到自己第一个流量模型
流量模型:是指,那些能够持续产出系列爆款的创作结构、技巧、方法。
在任何一个短视频平台,想判断一个人/团队,能否赚到钱、拿到结果,其中一个核心指标,就是看他的作品,是否有持续产出爆款的「流量模型」。
而从一个新手,到成为具备「流量模型」的创作者,需要走3步:
1)做好前5s
2)做出第一个100w+播放爆款
3)进而找到自己的第一个「流量模型」
3个底层逻辑,2个创作建议。
这也是我们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一直遵从的一些「本质思维」,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abingseo.com/681.html